衡量好老师该用什么标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久前,我在某微信群中,看到一些家长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数学老师。

    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非常幸运,分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因为教学质量特别高,孩子无论周考、月考、单元考还是期中考,每次都是班级前几名。有的家长说,这位数学老师是市里数学名师,她的学生有很多直升重点大学。有的家长还补充,这位数学老师管理非常严,班级秩序非常好,只要有她在,教室里总是安安静静的。也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的老师上课总是让孩子读各种与考试无关的书籍,学习抓得不紧,不是好老师……

    看这些家长的议论,突然发现,对于什么是好的数学老师乃至何为好老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公众似乎已有共识,那就是班级管理严格、学生成绩好,如果能带出一两个奥赛冠军,那就更完美了。相反,考试成绩上不去、让学生去思考各种“无用”的社会问题,并不是好老师的作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的老师,会教出兴趣广泛、能力出众的学生吗?学生在班主任面前鸦雀无声,是正常的学习状态吗?老师让正值阅读黄金期的学生多读书,就是不务正业?难道老师没有让学生开阔视野的责任?

    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老师形象,是我上初中时的数学老师。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突出,也不是课代表。我的数学老师也不是什么名师、骨干教师,但她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数学题时那种投入与趣味,让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数学。现在回头看,我的数学老师对我而言,就是一位好老师,对其他学生也是如此。因为我的同学中,不止一个和我一样从事的是与数学教学有关的工作。所以,如果说好老师有一个标尺,那么这把标尺不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多高,而是其是否有让学生爱上自己所教学科的魅力。

    某种程度上,一位老师就是其所教学科的代言人,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而言,对学科从陌生到熟悉、是喜欢还是嫌恶,皆因老师,甚至可以说老师的面貌就是学科的面貌。如果老师无法展现学科的魅力,或把本来很有趣的学科教得极其乏味,抑或始终念着周考、半月考、月考、单元考的经,那么不但不是好老师,反而是误人子弟的庸师。

    好老师不仅有让学生爱上所教学科的能力,还具有独到的教育管理思想,不念一朝一夕、不在一城一池,而是将目光聚焦学生的未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的价值真的不是一年半载后所能体现的,也不体现于学生某一次考试的惊艳,而在于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的持久发力。我始终觉得,一个好老师不见得是教出多少北大、清华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做一个本本分分、堂堂正正、勤恳上进的人,是学生毕业多年后依然愿意记起的人,是想起学生岁月心头一热的人。

    我很喜欢一位老教师挂在嘴边的话:学生在你心中的地位,决定着你适不适合当一位老师;你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决定着你是不是一位真正的老师。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注定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离不开有爱心、高素养、懂学生、将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牢记于心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真正育人的老师。如果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心中都以拥有这样的老师为荣、为目标,那么这无形的力量必然让教育更值得期待。

    (作者系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祝陈小学教师)